药洲遗址旅游指南

时间:2020-10-15 14:33:41 国内旅游 我要投稿

药洲遗址旅游指南

  药洲遗址简介:

  药洲遗址是五代南汉的千年园林遗迹,在今教育路南方剧场北侧。当年置有名石9座,名“九曜石”,后假以为园名。今园内尚有一泓湖水,面积440平方米,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,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,依稀可见。

  南汉主刘龚割掘岭南时,建都广州,称兴王府,遍筑离宫别院,在城西开凿西湖 (又称仙湖)长500余丈,地连南宫。据《南诲百咏》载:此处为刘龚“聚方士习丹鼎之地”。故称药洲。或说因栽植红药(有说即芍药),故名药洲。《南海百咏》引《图经》载:九曜石为太湖旧产,刘龚时有富民负罪者,以石赎罪。

  但明代正统年间学使张明先怀疑此石不必远取自太湖、三江,而可能运是从韶州运来。宋初统一了岭南,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、游览避暑胜地。南宋嘉定元年(1208年),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,在湖上种白莲,号称白莲池。

  药洲上建亭“爱莲亭”,取周濂溪《爱莲说》之意,后。明代以“药洲春晓”为羊城八景之一。后来湖渐淤塞缩小,市街展拓。现在的仙湖街、九曜坊等,昔日都是湖区。《广东新语》载九曜石“高八九尺或丈余,嵌岩?兀,翠润玲珑,望之若崩云,既堕复屹。上多宋人铭刻。”现将8座遗石分述如下:米题药洲石,在北岸,高1.5米,状如持笏,上有宋代人书法家米芾题刻“药洲”,署“米黻元章题”。米黻即米芾,时为熙宁六年(1073年)。

  该石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及两广总督署。50年代迁回。海上洲石,在北岸靠西,高2米,圆石为顶,若牛头,四旁有十余竇相穿。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:“花药氤氲海上舟,水中云影带沙流。直应路与银潢接,槎客时来犯斗牛。”池东石,在湖东端,上下两块石相叠,上石较小,状如黑猪,石上通身有荷小孔如泡沫。下石形如巨龟,重约16吨。仙掌石,在池东石南侧。

  米芾在石上题刻一诗:“碧海出蜃阁,青空起夏云。瑰齐?怪石,错落动乾文。”明人关鹏在石上题“仙掌”2字。九曜第一石,在石堤东侧,高3.4米,重约25吨。石形似鳌鱼。1988年维修时,把石升起约2米,发现石下有木柱桩。

  近底部有明嘉靖题刻“此即九耀第一石也”。清人翁方纲篆书 “拜石”。还有隶书“龙窟”等题刻。翁题药洲石,在湖中偏西处,形如笋峰。高2.4米,上有翁方纲题刻“药洲”2字。屈大均所说 “门色中空”石,在翁题药洲石西侧,上有两处清人题刻。珠泉石,在湖中西南侧,西面刻“珠泉”,东面刻“钓矶”。此外,还有较大的6块石散落于湖西南角及西岸、北岸石间。

  1988年挖出大小3石,置于西部新拓湖上。它们可能是从九曜石崩裂出来的.。

  八座石碑:

  1.米题“药洲”石。在池北岸,高1.5米,上有宋代名书法家米芾题刻“药洲”,署“米黻元章题”。该石清代时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,本世纪50年代迁回现地。

  2.海上洲石。在北岸西面,高2米、圆石为顶,若牛头,四旁有10余窦相穿。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:“花药氤氲海上洲,水中云影带沙流,直应路与银潢接,槎客时来犯斗牛。”

  3.池东石。在湖东端,上下两块石相叠,上石状如黑猪,下石形如巨龟,石身有泡沫小孔。

  4.仙掌石。在池东石南面。有米芾在石上题刻诗:“碧海出蜃阁,青空起夏云,瑰奇□怪石,错落动乾文。”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题“仙掌”两字。

  5.九曜第一石。在石堤东侧,高3.4米,石形像鳌鱼。1988年维修时把石升起约2米,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间题刻的“此即九曜第一石也”。还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题刻的篆书“拜石”和隶书“龙窟”等题刻。

  6.药洲石。在湖中偏西处,形如笋峰,高2.4米,上刻翁方钢题“药洲”两字。

  7.白色中空石。在“药洲”石西面,上有清人的题刻两处。

  8.珠泉石。在湖中西南面,西面刻“珠泉”,东面刻“钓矶”。

  药洲遗址交通:

  附近有公交站:广卫路总站、中山五路站

  附件有地铁站:公元前

  药洲遗址门票:

  免费开放.

【药洲遗址旅游指南】相关文章:

哈密旅游指南10-21

杭州旅游指南10-17

肯尼迪旅游指南09-24

出境旅游指南09-21

旅游指南越南12-09

去泰国旅游指南11-08

菲律宾毕业旅游指南09-01

南京旅游指南10-29

宁波2016国庆旅游指南10-03

旅游指南越南旅游12-09